政务新媒体,是指各级行政机关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在微博、微信、今日头条、抖音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,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等。政务新媒体是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的重要一环,如今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发布权威信息,加强政民互动,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近年来各级政府设立的政务新媒体数量呈现加速增长态势,传播平台从传统固定的网页转变为“两微一端”等各类移动新媒体平台多元发力。
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应用,使用政务新媒体办事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的日常操作。而在聚光灯下,部分政务新媒体“僵尸”“睡眠”“雷人雷语”“不互动无服务”“标题党”等现象时有发生。部分政务媒体只注重自身的“新媒体”角色,忽略了“政务”属性。所发布内容多是社会热点新闻、明星八卦、心灵鸡汤、网络段子等,与职能相关的政务信息很少甚至没有。这类新媒体过多的把与自己职责职能相关的信息“淹没”在社会热点新闻里,而忽略了自己本应承载的政务公开、政令宣介、舆情引导等“政务”等方面的功能。
政务新媒体百花齐放给监管工作带来了难度,仅通过传统监管形式已无法确保监管的全面性,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。各种新媒体渠道发布的内容众多,人工无法进行逐条内容审核,有些账号发布的内容存在错别字、敏感词等内容。不少政务新媒体在资源整合上还处在初级阶段,只搭建了框架,没有形成宣传矩阵,哪些是“官方”新媒体账号,老百姓无从知晓,宣传也不够。
政务新媒体监管系统的建设目标主要分为四方面:
1、实现政务新媒体的备案管理,具体实现各级各部门政务新媒体开设、变更、关停、注销在平台上的备案登记,并完成辖区内政务新媒体矩阵构建。
2、加强政务新媒体的日常监管,开展日常网上监测,及时采集发布的信息。对更新不及时、内容有错误的情况进行分析、校对和统计。人工核查后,及时发送预警信息,督促整改,实现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。
3、加强政务新媒体的绩效考核,将政务新媒体工作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核,推动政务新媒体从“合格达标”迈向“优质高效”。
4、开展政务新媒体的研判分析,对各类政务新媒体定期组织抽查和内容分析研判,提供榜单、热文排行、影响力分析等监测分析报告,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促进政务新媒体创新发展。
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管大屏,了解全省政务新媒体动态和态势发展,辅助领导做出决策。